欢迎访问宗祠文化研究网!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
潮汕祠堂,饮水思源
潮汕祠堂,饮水思源
新闻来源:网络转载   添加时间:2017/3/25 7:39:02   浏览次数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潮汕祠堂,饮水思源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潮汕祠堂


祠堂是中国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。

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筑,这是一种“怀抱祖德”、“慎终追远”、也是后代人“饮水思源”、“报本返始”的一种孝思表现。同时祠堂也是潮汕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场所,也是一种孝思的表现。

众所周知,在封建时代的中国社会,男尊女卑的观念几乎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贯穿着生老病死整个过程。

古代女性出生不能享受和男性同样的待遇,就连死后也无法得到平等的地位。在古代,人们的生命终结,就进入祠堂接受子孙的供奉,但是也依然是“男女有别”。

         在潮汕地区,自古祠堂都是以男人为"主角",死后可入祠供奉。在封建年代,潮汕的重男轻女思想没有国内其他地方那么严重,潮汕女性虽也能涉足祠堂接受后裔供奉,但也基本处于陪衬地位。


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,封建时代的女性由生到死都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也正因为如此,以女性为主角的祠堂显得更加地罕见


      这近20座座女祠分别为:澄海金氏宗祠(又名"祖姑祠")、潮安黄氏祠堂(又名"婆祠")、揭阳黄氏贞义姑寝室(又名"祖姑祠")、汕头翁氏家庙(又名"祖姑祠")、潮安苏氏盛户祖祠(又名"祖姑祠")、普宁黄氏祖婆祠、榕城许氏庶祖祠、揭东彭氏婆祠、榕城东门郭氏祖婆祠、揭东从发庶祖祠、揭东吴氏顺敬祖祠、榕城陈氏延庆第、揭东姚氏儒林第等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。澄海金氏宗祠


澄海金氏宗祠“祖姑祠”拥有500多年的历史,位于澄海区隆都镇后溪村,坐南向北,呈潮汕传统的“双背剑”格局。“祖姑祠”大门石匾阳刻“金氏宗祠”四字,供奉的主人金端洁,是明初后溪村一位终身未嫁、自强不息的姑娘,也是该村乌门社金氏的祖先。据考,祖姑谥号端洁,乳名二姑,生于明英宗年间(1437-1464年)。其人从小聪明伶俐,十分孝顺长辈,惹人喜欢。因面部有胎记,出嫁当天遭受男方乡邻讥评,个性倔强又无意婚嫁的金端洁,深感委屈,当即命轿夫掉头回府,发誓终身不嫁。

   回家后,性格爽直、敢作敢为的金端洁冲破世俗樊篱,勇敢地自立门户,办酒坊、开商号、买田园、事农耕,亦商亦农,留下殷实家资和百亩良田。金姑娘艰苦创业的行动感动了父兄和族人,她的胞兄将一个儿子过继作为她的嗣子,从此繁衍生息。据了解,至现在,金端洁一族总人口将近千人,皆奉金端洁为先祖。为缅怀金端洁艰苦创业、勤俭持家的美德,其裔孙在嘉靖后期至万历年间合力建成了"祖姑祠"。为缅怀金端洁勤俭持家的美德,其裔孙合力建成"祖姑祠",每逢节日都会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。


潮安黄氏祠堂

阿婆孬入祠”是个潮汕俗语,意指旧时代宗法社会庶系女性祖先(侍妾,俗称“阿婆”)的神主不能进入宗祠接受裔孙祭拜。在嫡庶的尊卑有别和等级严明的历史背景下,侍妾被排斥在宗庙祭祀之外。但是,也有例外的时候。有的庶系裔孙为了彰显“慎终追远”和“水源木本”的孝思,就选择为庶系女性祖先建造专祠,这类祠堂称为“婆祠”(或称“庶祖祠” )。

潮安黄氏祠堂“婆祠”是明末清初时期“家资丰盈甲潮州”的员外郎黄作雨为他的生母专建。该祠坐落在龙湖寨直街一侧,坐西向东,为潮汕传统的“四点金”建筑格局,占地500多平方米。门洞极阔,达10余米,也称“阔嘴祠”。门匾两侧各有两个石雕麒麟,造型生动威猛;两个“加官进爵”石雕惟妙惟肖。后座斗拱采用典型的潮州“三载五木瓜”全木结构,雕刻有双狮、人物故事、花草等,线条流畅,原有红素漆。后座共有四根粗大的八角石柱,直径40厘米,柱础直径为50厘米。大门石匾阳刻“椒实蕃枝”,为潮州先贤翁万达之裔孙、康熙己丑科进士翁廷资所题。

   相传黄作雨发迹后,捐巨资建造了黄氏宗祠,供奉列祖列宗之神位。但因为他的生母周氏身为妾侍(俗称“阿婆”),按封建规例是没有资格入祠供奉的。黄作雨见自己掏腰包建造的祠堂竟连生母都没有资格入祠,很不服气,遂重新择地建祠熏专门供奉其生母神位,故称“婆祠”。“婆祠”的建造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。目前,潮州市将该“婆祠”定为龙湖寨文史馆。

   有些“地图炮”总说潮汕人重男轻女,其实在封建社会,重男轻女是普遍现象,并非潮汕独有。而潮汕古代能有如此之多的女性祠堂,在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,这确实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。

  有专家是这样说的:从潮汕地方宗族社会中存在的此类崇拜女性祖先现象,很可能说明,历史上,在中原汉族先民南下之前,华南地区的社会结构,也许与华北地区并不一致。而在汉族移民筚路蓝缕地开垦并定居华南地区之后,本地固有的社会文化传统,又与中原汉族人的社会文化产生了融合,凝聚出颇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现象。 ” 





   

我要投稿

  • QQ交谈
  • 电话:17091166789
  • 微信号:孝道强国

网站纠错

  • QQ交谈
  • 电话:170911667989
  • 微信号:孝道强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