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宗祠文化研究网!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
产品详细
独特记忆:祠堂
  祠堂在中國文化中別具意義,古代村落是由一個家族逐步繁衍發展而來,這種濃縮本土文化色彩的“原生態古村落”記錄了中國民間家族制度的沿革和變遷,有強烈的宗教色彩。按《禮記》規定,只有帝王、諸侯、大夫才能自設宗廟祭祖。直到明朝,朝廷才開始允許老百姓建家廟(即祠堂)。於是,家族聚集議事、娛樂慶典就有了地方,在許多鄉村中,最高大華麗的建築就是祠堂。 

中山大湧鎮安堂村有常住居民7000多人,其中以林姓人家為主。在短短一段500多米的百年石板街兩側,分別佇立著14間祠堂,最久的祠堂雙桂堂已有360年歷史,最近一處祠堂的興建過程還留在七旬老人的記憶中。這些大大小小的祠堂在風雨飄搖的歷史中經受洗禮,成為隆都文化最濃縮的代表和最鮮活生動的記憶。 

四月底的早上,天氣晴朗,中山日報記者在大湧宣傳辦的阿霞引領下,來到了安堂村的石板街,這條蜿蜒兩公里的石板街已有數百年的歷史,這條街也有阿霞童年的快樂記憶。“原來石板很不平整的,因為縫隙大,騎單車很容易摔倒。後來路兩邊許多人蓋房子,路也慢慢被磨平了。” 

石板街兩旁新舊的房屋錯落分佈,許多舊房子是清代的建築特色,清灰的牆角以灰塑等等裝飾,散發著古樸的韻味。雙桂堂坐落在街口不遠處,與“大覺古寺”毗鄰。 

祠堂“掌門人”、71歲的林永寧已經在裏面等著我們了,他是土生土長的安堂人,對這一帶的祠堂如數家珍

雙桂堂占地一畝,建築為硬山式頂,穿鬥與抬梁式構架,梁架上有精雕細刻的圖案,斗拱與雕龍托腳等,具有濃郁的明代地方建築風格,該祠是現存形制結構、佈局保存完整的祠堂類建築,還集中了磚雕、石雕、木雕、灰批、陶塑、泥塑等民間建築藝術。在這裏移步異景,飛簷翹壁,古香古色。 

雙桂堂三間三進,祠堂第一進,柱廊前牆以花崗岩石作牆腳,木門、門枕及兩側門口的彩色石獅相當考究。進了裏面,花木鬱鬱蔥蔥,滿室清涼,綠色彌漫滿眼,這些花草都是林永甯平時種植的。第二進,門廊上掛著醒目的燈籠、木椅桌。第三進是祠堂的核心,不但掛著比干先祖等的肖像,右側張貼著雙桂堂內歷代的先祖姓名,讓人對村內林姓人家繁衍的歷史一目了然。 

林永寧指著祠堂上掛在正中的肖像解釋,這個文官打扮的就是他們追根溯源的祖先、歷史上有名的忠臣比干。傳說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,為人忠耿正直。商朝末年,商紂王寵愛妲己,荒淫無道,殺害忠良。比干做為紂王的叔叔,對紂王喪盡天良的行為一再勸阻,紂王從來不聽並且懷疑比干是否忠心,於是慘無人道地剖開了比干的胸膛,挖出他的心。比干被害的消息傳到家中,比干的夫人陳氏擔心紂王再來加害,於是不顧懷孕在身,帶著奴婢逃到朝歌(今河南省汲縣)一帶的長林山中避難,又輾轉到了福建莆田,在一石室中生子名堅,因生於林被周武王賜以林為姓,史稱林堅,被林姓人尊為林姓始祖。 
  
在雙桂堂的正中,還掛有“十德圖”。林永寧說,唐朝末期,其高祖林披公居福建莆田,有“九子十登科”的美譽,得朝庭追封他為睦州刺史,有子9個、女1個。子皆成為唐朝命官,官至刺史、府史不等。唯有其女婿三次赴考均落第。一日林太夫人把裙褂掛在門楣上,叫女婿經此門而入岳家。之後,女婿真的高中。這傳說雖帶有封建迷信色彩,但從中可見林家激勵子弟參加科舉的願望是十分強烈的。安堂村林氏宗祠正堂掛的“十德圖”,就是為紀念林披公九子一婿均科舉高中拜官的盛事而繪製的。 

林披公第六子允文公為安堂村林姓始祖,官拜蘊州刺史,其從國家安定的願望出發,曾勸喻當時在廣州作亂反唐的劉×,被劉把他的頭作磨刀用。此事,《成語考》、林氏族譜皆有記載。600多年前,允文公的子孫玄興祖到了大湧安堂定居,並在這裏開枝散葉。現在在後面的山上還可以找到當年玄興祖居住生活過的遺跡。雙桂堂是為了紀念玄興祖而建的。 

另外,在雙桂堂還存有對聯:“松木公,椒木叔,木木成林皆公叔;崇山宗,岐山支,山山疊出亦宗支。”據說這是道光十五年,狀元林召棠回家省親時為林姓宗祠撰寫的。 
  


風雨洗禮祠堂群 

林永寧說,從玄興祖到現在,已經歷了20多代,村內最多時有20多間祠堂,所有祠堂都是林姓子孫興建的。最大最早的祠堂是十德堂,規模是雙桂堂的數倍,可惜已被火燒。目前存有的10多間祠堂是為了紀念麥峰祖、處善祖、玉灣祖、愛月祖、養靜祖、居易祖、星池祖、正己祖、南圃祖、碧宇祖、樂隱祖、映宸祖等興建的。 

“榕旁老井幽幽,古街木屐跺跺,清晨叫賣聲聲,深夜梆子柝柝”,在林永寧的帶領下,記者一一流覽了這些祠堂,那些淡似雲煙的記憶也逐一變得清晰。儘管很多古祠堂已殘舊不堪,不少古祠堂或閒置或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,但是古祠堂的建築架構還是相當完整,牢固扎實,體現了傳統建築工藝的精緻,每一個細節都集實用功能與詩意之美於一體。 

說說那古色古香的大門,每扇木門高約四米,厚約七八釐米,非常結實牢固。門梁上的精美木雕更讓人嘖嘖稱歎。栩栩如生、惟妙惟肖的木雕刻著各種各樣的圖案,這些木雕花紋多是有寓意的吉祥物圖案,如鹿(俸祿)、石榴(多子多福)牡丹(榮華富貴)、馬上有猴(寓意馬上封侯)、梅花、喜鵲、麒麟等。有的木雕甚至是鍍金的。除了木雕之外,不少祠堂還用磚雕、灰塑來裝飾外牆,磚雕用青磚雕刻而成,多是八仙人物和物件等吉祥圖案,一般安裝在外牆的前面,作為房屋建築規格的一種標誌,色彩鮮豔,圖像逼真,有著裝飾美化的作用。這些讓人心動的細節一起構成了一道意韻深長的風景圖。 
    
隨時中斷的“歷史” 

在今年的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,代表“要求加強隆都文物保護”的建議備受關注,建議市政府把這些歷史文化遺產作為中山城郊旅遊資源,通過立法保護和統一規劃建設,促進我市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。事實上,對於擁有安堂村眾多古祠堂、石板街等歷史文物,鎮政府十分重視,決定要力挽這條“文脈”:從去年開始,鎮政府就組成了一個跨部門的領導小組,在市文物專家的指導下,對安堂村開展“摸家底”和規劃工作。 

對於安堂村祠堂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產,大湧鎮政府更是有具體的規劃:做好規劃,發展旅遊,在保護文物中盤活歷史文化資源。目前,大湧鎮政府已經邀請香港專業公司為安堂村做整體旅遊規劃。同時,已向有實力的商家發出招商指引。 

在今年3月撰寫的《大湧安堂祠堂文化街旅遊專案規劃報告》中,記者看到該專案規劃總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,其中祠堂群面積10000平方米,古街面積35000平方米,街道民居面積55000平方米。將設立祠堂文化區,由祠堂建築群落構成林氏宗祠博物館,宗祠博物館以宗親文化、崇拜文化、民俗文化、文物、非物質文化為主題,以建設林氏尋根和民俗文化旅遊景點為目標,按保護現狀進行風貌協調,修復雙桂街的8間林氏祠堂形成祠堂建築群落,在保護性修復的基礎上,挖掘古祠堂林氏宗親文化和大湧典型民俗,融入建築和歷史環境中。 

林氏宗祠博物館由林氏宗祠、林氏宗親會館、家譜閱覽室、中國姓氏文化館、龍文化館、蛋家文化館、安堂文物館、非物質文化館等構成,分別設在林氏宗祠、處善祖、麥峰祖、玉灣祖、愛月祖、映宸家塾、正己祖、景先祖等8座祠堂。 

林永甯告訴記者,目前他們正在處理舊祠堂,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中。相信不久之後,安堂的祠堂群,在俯首低垂了很長一段時間後,終會抖落歲月厚厚的塵埃,露出迷人的神彩。 
  

古代祠堂文化內涵豐富 

廣東人喜好修建祠堂,幾乎村村有祠堂。有錢的男子都可以獨立修祠堂,甚至可以為活人修建祠堂。人們常說的“六親”,指的是夫妻間、父母與子女間、兄弟之間、兄弟們的孩子之間以及兄弟們的孫子和曾孫之間,宗族內三五代之間關係尚且親密,然而數代之後,關係疏鬆,就需要宗族關係來調節,而修建祠堂祭祀共同祖先,則是整個宗族百世得以聯繫的紐帶。所以在廣東,大宗有大祠堂,來祭祀共同祖先,各支派又有小祠堂,各祠堂內按照輩分先後擺放祖先靈位。上尊下卑,左長右幼,井然有序。宗祠除祭祖開會外,還開辦私塾或者義塾,傳承宗族禮俗。 

■祠堂的功能 

祠堂初始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,通過對祖先的祭祀,以同姓血親關係的延續為紐帶,把全體家族成員聯繫起來,起著維繫、團結家族的作用,形成宗族內部的凝聚力和親和力。如祠堂內的世系周表,牌位塑像,族譜家譜等,我們從中可瞭解到某一家族的產生、發展的歷史過程,祠堂更是人們的精神寄託場所。 

宗祠的另一種功能為族人議事、婚嫁、文化娛樂的場所。祠堂有祠規、族規,在祠堂內,族長可以代表族人執行家法、族規,因此,祠堂在封建社會成為特殊的家族法庭,具有一定的威嚴性。這對於維護封建禮制,調解族人矛盾,建立和諧的鄰居關係起到積極的作用,但祠堂的封建族規、家規也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的自由性,對女姓公民更為如此。隨著法制建設的健全,這種家族法庭、男女不等現象已不復存在。 


 ■歷史文化內涵豐富 

 祠堂建築規模普遍為三進、四進的硬山頂建築,二進、五進的較少,祠堂內往往有精美的木雕,精緻的石雕,賦有動感的磚雕,或灰雕,其壁畫藝術技巧活靈活現,往往以戲曲人物、花鳥蟲草為題材,畫面栩栩如生,給人一種動的感覺。祠堂的文化氣息很濃,儒家的倫理綱常在這裏得到充分體現。春秋兩季,特別是清明前後,所有的祠堂都成為主要的祭祀場所。以前祭祀很講究程式,要“以世次為先後,以年齡為行列”,男子方可入祠,女的要受各種限制,或者要等男人祭拜完畢離開祠堂,女的方可進入,而且,不能走正門,只能從後門或側門進出。當今隨著社會的進步,到祠堂拜祭的則往往是女性,什麼門都可以進出,觀念在變啊! 

 ■祠堂的現狀 

 建國後,隨著宗族制度的衰落,祠堂人為破壞不少,特別是“大躍進”和“文革”期間,借掃“四舊”之風,很多祠堂被當作工廠拆除,沒有被毀環的,經歷風雨侵蝕,也破舊不堪,再加上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,農村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,又有不少祠堂改作工廠或拆建為工廠,直正保留下來的祠堂不多。祠堂是我們祖先的“根”,我們沒有理由不保護自己的“根”。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,尋根熱的興起,族人的凝聚力在不斷加強,珠三角乃至全國對文物古建——祠堂越來越重視,興起一種祠堂維修保護熱潮,這對建設和諧團結的新農村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 
   

我要投稿

  • QQ交谈
  • 电话:17091166789
  • 微信号:孝道强国

网站纠错

  • QQ交谈
  • 电话:170911667989
  • 微信号:孝道强国